外国语学院
学生工作

青春遇见贵州·行走的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2024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4-07-19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动员广大青年团员和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外国语学院于7月15日至7月17日赴绥阳县开展以“青春遇见贵州·行走的大学”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本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团委临时负责人、薪星辅导员工作室成员阮佳佳带队,学院9名学生参加(6名团员,3名群众)。

实践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亲身体验并实地调研,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活动分为上下两个篇章。

上篇:传承红色文化,庚续红色基因。实践团队分别前往绥阳县四0九“三线”军工遗址、烈士陵园及枧坝小学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7月15日下午,团队前往四0九“三线”军工遗址,学生在当地村委会讲解员的带领下对遗址进行了参观了解,并对当地政府及村委会保护遗址、将遗址融入乡村振兴的措施开展调研。遗址调研结束,团队前往烈士陵园献花缅怀先烈,在烈士丰碑下庄严宣誓。全体同学在烈士陵园的陈列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7月16日上午,团队前往枧坝小学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了解红色历史,参观红色教育实践成果,调研红色教育开展形式,领悟青年使命任务。

下篇:挖掘非遗文化,讲好非遗故事。团队分别前往枧坝镇黄鱼江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空心面科普基地开展研学及体验。7月16日下午,团队来到枧坝镇黄鱼江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展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情况调研,对苗族踩山节、苗族刺绣、苗歌、苗族芦笙舞、黔北唢呐吹奏、苗族织布、枧坝米皮制作技艺、枧坝阳戏等当地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如何赋能乡村振兴。7月17日上午,团队前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心面科普基地开展空心面制作体验。从揉面到盘面,从上架到开面,同学们都亲身体验;从原料选择到发酵时间,从开面技巧到晾面条件,同学们都仔细了解。在欢声笑语中,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落下帷幕。

此次活动青年大学生真正走进基层,深入了解乡村红色非遗文化发展现状并亲身体验,不仅开拓了青年大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青年大学生领悟时代使命,激发青年大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一审:阮佳佳、二审:杨芳、三审:唐茜;摄影:崔兰兰;撰稿:何金星/欧倩)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2024年迎新工作顺利开展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开展2024年暑假放假前集中点名

关闭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校园1号路    电话:0851-28642286   邮编:563006

版权所有©遵义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黔ICP备06003261号-2   贵公网安备 52030002001152号